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 | 我的书架 | 手机阅读

龙腾小说吧 -> 历史军事 ->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

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114节
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    赵柯又给了她一沓纸,“可以带回知青点跟大家分享,咱们群策群力,不拘大小远近,眼下的问题眼下解决,未来的问题现在计划,缓步实施。更多小说 LTXSDZ.COM”


    “我明白,我回去跟他们说。”


    庄兰抱着白纸,怀着满腔澎湃的激情,踏出门。


    四人目送她离开,牛会计笑道:“咱们赵主任做思想工作很有一套啊。”


    赵柯也不谦虚,言笑晏晏,“能力是可以培养的,个人精力毕竟有限,动员起大家的力量,才能事半功倍。”


    如果一直由她去下达任务,他们再来为赵柯服务,那就是工具人,谁都能做。


    赵柯需要的可不是单纯的劳力,是能力更全面的智囊团。


    不过,该说不愧是小说男女主吗,跳脱出小说里打脸来打脸去的剧情,他们的优点十分明显,高敏锐度,思考能力更强,能适应环境变化进而调整自身……


    相比较来看,其他人还落后一大截。


    这是环境造成的,未来不见得不会有人迎头赶上。


    赵柯很期待,也愿意推一把。


    回归会议正题。


    赵新山三人乃至于整个大队,经过排水渠之后,接受度都在一步步变高。


    赵柯讲水车的原理讲得很清楚,就像排水渠一样,以前村里没人能做,出去买或者找人来做费用太高昂,大队没钱,所以根本就不会试图往这上面想。


    赵新山表态:“如果傅知青真能设计出水车,花的钱也不多,这个大队确实可以支持。”


    牛会计附和:“咱大队建成了,效果也好,有这一门手艺,还能赚其他大队的钱,我也觉得大有可为。”


    至于打井……


    平原打井只要几米,但想用来灌溉,还得在旱季保持水位,就没有那么容易了,要请人来勘测合适的位置,要人工挖,严谨点儿再砌个石墙……


    费用可能比水车还要高。


    “要不一切从简?”


    赵新山三人看向赵柯,眼里有疑问:还能怎么从简?


    赵柯咳了一声,“能者多劳,让知青们想办法勘测,再定个期限,施施压,勘测的钱就省了。人工咱们自己出,只要不影响灌溉,其他的以后再说,粗糙一点儿,也没什么……”


    赵新山三人对视,只要能省钱……出点儿力倒是好说。更多小说 LTXSFB.cOm


    这事儿就这么定了。


    “我还有一个问题,大队要不要再开些荒地?”


    许副队长迟疑,“这么多事儿,人手有些紧缺了,大伙已经辛苦两个多月,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……”


    赵柯钢笔轻轻点着笔记本。


    全靠人力,就是会这样。
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现在大家还没看到切实的收益,劳累肯定会使积极性不断下降。


    赵新山对种地更看重,“如果明年能再买两头牛,也不是不能开荒。”


    赵柯更敢想,“万一可以有手扶拖拉机呢?”


    赵村儿大队能有吗?


    年轻人都这么大胆想,他们这些老家伙犹豫啥?


    赵新山咬牙道:“那就开!”


    而眼下,路得一步一步走,活儿得一步一步干。


    开完会,赵柯就去给知青们发布了任务——三天时间,测出井眼。


    知青们欢聚一堂,抓耳挠腮。


    邓海信:“测井眼怎么测?”


    他们上学的时候,大家都在各种运动,教书的不认真,读书的不上心,很多下乡青年说是知识青年,真到用的时候,根本倒腾不出几滴墨。


    苏丽梅犯愁,“要用的是地理知识不?现学来得及不?好烦呐~”


    咋学?从哪儿学?他们根本没有渠道。


    刘兴学尝试着说:“按照大队的要求,旱季也要有水,尽量避开田地,得先找洼地吧?”


    庄兰也仔细思考,发言:“比较湿润的地方,草长得茂盛,是不是地下水更多?”


    有道理。


    邓海信和苏丽梅点头。


    “那怎么试验呢?总不能看中地方就挖,很费时费力的。”


    苏丽梅说完,其他三人相对无言。


    庄兰有些不情愿地说:“咱们要不要问问傅知青?”


    刘兴学否决:“他跟林知青要搞水车,咱们要是这点儿事儿都去问他,显得咱们这些知青都不如他似的。”


    苏丽梅觉得,不如就不如,也没啥,傅知青确实知识面更广,但其他三个人看起来都不太乐意问傅知青,她只能随着。


    庄兰又提议:“那还有顾校长和吴老师、唐知青呢,大家集思广益,肯定能想到合适的办法。”


    请教这三个老知青,大家心态就比较平和,都投了同意票。


    只有三天时间,他们不能耽搁,准备现在就去问。


    四个人起身,刘兴学看向屋子:“方静呢?用不用叫她?”


    苏丽梅撇撇嘴,“刚才开会,她就说她太累了,难受,不参加,还叫什么啊。”


    硬拖是拖不动的,四个人就没再管方静。


    女知青屋里,方静躺在炕上,骂了一句:“蠢得给人打白工。”


    而顾校长他们三个老知青确实更有生活经验,也给四人提供了一些帮助和建议。


    没有工具的情况下,测试土地是否足够潮湿,只能用一些笨方法。


    四个人裁了几张报纸,沿着田地走,找到低洼草木茂盛的地方,薅掉草,放上报纸,拿葫芦瓢一扣,等一晚上之后,哪里湿得最厉害,就证明土壤比较湿润。


    他们想得很好,然而第二天一早一去查看,东面那片地的葫芦瓢愣是丢了两个,原地只留下两张湿漉漉的报纸。


    知青们:“……”


    苏丽梅想骂两句,又忍住了,气愤地说:“我要告诉赵主任!”


    庄兰拿起报纸,“这是露水打湿的吧?好像不准。”


    好在另外两片地的葫芦瓢没有丢失,报纸的潮湿度也能看出点差别,也算有收获。


    苏丽梅还是气不过,就找到赵柯家去告状。


    赵柯:“……”


    一路过看见俩葫芦瓢,顺手捡走,确实很符合赵村儿社员勤俭持家的作风。


    赵柯答应苏丽梅会帮他们找水瓢,又提醒她:“你们下回再弄啥,记得做个记号,我让社员们不乱碰。”


    苏丽梅很怀疑,“我们做记号,不会把我们记号拿走吗?”


    她说的是布条,麻绳之类的记号。


    赵柯:“……灵活点儿,你们可以钉个木牌,写上字,我会提醒的。”


    苏丽梅思考着答应,“行。”


    几分钟后,赵柯到大队办公室,打开大队喇叭,喊话:“谁这么勤快,把人知青放在地头的葫芦瓢捡走了?知青们给咱大队测井眼呢,听见了赶紧还回去。”


    赵柯重复了三遍,才关掉喇叭。


    大队各处,大家听到喇叭声儿,全都在讨论葫芦瓢咋测井眼。


    这玩意儿不要钱,捡到的真就是看见了顺手捡走,听到喇叭,就给知青拿回去了。


    还有妇女好信儿,一人揣一个家里多余的葫芦瓢结伴儿送到知青点,打听是咋回事儿。


    知青们本来肚子里都存着几分气,一下子收获好多葫芦瓢,又有点儿手足无措。


    他们是在赵柯当上妇女主任之后,才开始跟村子里的社员们逐渐加深接触,一时间很难适应这么面对面地平和交流。


    而妇女们只当小年轻面皮薄,问到葫芦瓢咋测井眼,有干活时候的谈资了,就拍拍屁股走了。


    只留下知青们面对铺一地的葫芦瓢无言。


    能咋办,都用上呗,越多测得越准吧。


    至于记号,知青们一合计,弄个稻草人吧,很简单,找两根棍用干草捆成十字架,再在十字架上面绑个稻草头,足够醒目了。


    他们自信慢慢地把第一个稻草人立到地里,然后是第二个,第三个……


    路过的社员看见,大家伙又多了个关于知青的谈资,或者说是笑话。


    “还稻草人儿,也太磕碜了。”


    “没见过这么潦草的。”


    “哈哈哈哈哈……”


    因为赵柯提前叮嘱过社员们不要打击知青们的积极性,没有人当着知青们的面儿嘲笑,只是个别人见到知青们的时候忍不住发笑。


    善意恶意,一般都能分得清。


    知青们还以为是他们为大队做事,得到了社员们的认可,情绪越发高涨。


    他们甚至觉得光凭报纸测土壤湿度还不够,得想办法扎进去,才能确定准确度,于是刘兴学和邓海信又去余三舅那儿托他做一个几米长的巨型木钻。


    余三舅听了他们的描述,“……”


    傻了吧?那咋能用?


    刘兴学觉得很可行,信誓旦旦地说:“我们用两根绳子在底下拉着,作用力相似,肯定是可行的。”


    他们太异想天开了,余三舅劝说不通,也去找赵柯。


    赵柯听完:“……”


    木钻钻地,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?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,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,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