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 | 我的书架 | 手机阅读

龙腾小说吧 -> 历史军事 ->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

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第253节
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    “而且,那义军的军师,似乎是个仙女一样的女子。「请记住邮箱:ltxsba @ Gmail.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」”


    “——女子?”


    “对。”


    士兵道。


    “据说有数次义军出现时,都曾有人瞧见一个文人打扮的女子在军中现身?,被许多护卫严格守卫,地位很不一般的样子。”


    “另外,义军之?中似乎也有会冲锋的女将,与他们的大将像是母子兵。”


    女人出现在军中,怎么听都像是话故事。


    不过绝境之?中,不妨碍这些人对这种?美好的幻想心怀向往。


    亦有人喃喃道:“最近这是怎么了?,先是什么李太后顾太后的,后面?又?是那个谢知秋,现在又?有义军女军师女将,这年头厉害的女人还真是多啊。”


    若是平常,大抵人人都会对这种?话题有兴趣,但在这种?生?死关头,八人中弥漫着严肃的气氛,人人都在担忧自己的前程。


    那士兵定?了?定?,又?继续道——


    “虽然朝廷这里?被打得节节败退,但义军那里?却节节胜利,甚至有传闻说,义军已经实际掌控了?十二州中的几州,十分令辛国忌惮。”


    “辛国迟迟未能?攻进方?国境内,便是因为义军阻拦,若是只有朝廷,只怕早败了?,然后又?要向辛国赔款上供。”


    “相传义军治理?之?地,繁荣富饶,安定?泰平,由于军纪严明、治安极佳,街上随处都可以?见到外出做活的女子,其太平可想而知。”


    他稍作停顿,又?往后说——


    “既是义军,多半会接纳没有去处的流民。”


    “我们反正已经走投无路,无论真假,不如去碰碰运气。”


    第一百九十二章


    “小?姐, 上个月从各地寻来投奔我们?的人,都已经安置妥当。不过,从各地逃难来的人比起半年前, 好像又增多了, 因?为种种原因?从朝廷军脱离出来的人,也越来越多。”


    楼台之上, 雀儿怀里抱着大?捧文书, 一本正经地向面前的女子汇报。


    五年过去, 雀儿的模样变化不小?。


    她已经过了二?十,由于常年在外奔波,皮肤略微黑了一些, 眼也褪去当年的懵懂稚气, 稳重起来。


    雀儿是自小?跟在谢知?秋身边的小?丫鬟,也是识些字的,只是过去不以此为业, 学业便不大?精。


    而?她跟谢知?秋来到北方后?,起先谢知?秋身边很缺信得过的人,雀儿急于为小?姐分忧, 便拼命动脑筋学习,小?姐让她读的书,她纵然读得吃力, 还是使劲读。


    久而?久之,她做的事情越来越重要, 逐渐得到历练, 成了谢知?秋的左膀右臂。


    雀儿这几年已经拿回了自己的卖身契, 但她仍旧留在谢知?秋身边,不像丫鬟, 更?像是弟子,只是以前叫惯的称呼还是改不掉。『地址发布页邮箱: ltxsba @ gmail.com 』


    义军其他人都将谢知?秋称作?“大?人”,唯有雀儿,仍旧唤着“小?姐”。


    而?在她眼前的女子,正正襟坐于桌前。


    清光从窗棂照入,桌上堆满如山般的案卷文书,这女子仍面不改色,唯毫笔握在手中?,周身一派清冷凛然之气。


    她听到雀儿的汇报,缓缓颔首,道:“好。刚来此地不久的人,虽允许他们?从事劳作?,但切忌立即让他们?进入工坊、义塾、军队等?核心?之处。


    “这些地方若要接纳新人,务必要查清底细。现在局势混乱,未必没有辛国或者?朝廷的奸细混在流民之中?,要格外谨慎小?心?。”


    雀儿严肃应道:“是!”


    那?女子交代之时,并未抬头,反而?专注地垂头书写,一转眼的功夫,又批完一份需过她手的文书。


    此人,正是谢知?秋。


    雀儿站在一旁,没有立即离开?,反而?仰慕地看着自家小?姐。


    小?姐如今的打扮,比在梁城时简单多了。


    她并未像方国大?部分女子那?样做复杂的发髻,只用红绳束了个干净利落的马尾。


    而?且,小?姐身上所着衣裳既非方国女子的裙衫,亦非北地少数民族之衣裳,而?是上身素衫,下着红裙,裙长只盖到鞋上两寸——


    这样的衣裳,在来到北地以前,雀儿前所未见。


    据她所知?,这是小?姐来到北地后?,觉得传统裙子裙长曳地,行动实在不便,于是特意让二?小?姐谢知?满根据小?姐所绘图纸做出来的。


    小?姐曾说,这是她还与?姑爷交换时,在自己的“灵魂实质”上看到的衣服。


    不得不承认,换了裙子以后?,小?姐外出看起来是便利了许多。


    有时需要,这裙子下面还可以再穿骑装长裤,无论是美观性还是便捷性都颇为不错。


    若在梁城,这等?只顾方便、不顾礼制的装异服,必定要惹来非议。


    但在遥远的北地,又是在小?姐做主的地盘上,一切条条框框似乎都可以抛诸脑后?,这样无人见过的裙子反而?成了谢知?秋的出门在外的标志性形象,引得城中?崇拜她的女子争相效仿。


    想到这里,雀儿不由望向窗外。


    她们?身处楼台之上,从高处往下看,可以瞧见熙熙攘攘的街道和人群。


    在街上,来来往往的女子甚多。


    她们?有人穿汉族服饰,有人穿北人游牧民族之服,不过,其中?起码有一半人都扎着马尾、穿着与?小?姐相似的长裙。


    这样的装扮方便且易于活动,简直是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流行开?来,当下已随处可见,不少女子都以与?谢知?秋相似为荣。


    不过,她们?虽模仿小?姐,却大?多不知?道小?姐的真实身份。


    小?姐为了避免惹来麻烦,是隐姓埋名在统领义军。


    义军中?值得信任的领袖人物自然都清楚她的身份,但她并未向义军辖地内的普通民众公布实际姓名。


    辖地百姓只知?小?姐是义军之中?地位极高的军师,几位大?将都对她敬重有加,而?且辖地内种种与?别处相异的设施,大?多出自她的手笔,将她说成是义军领地范围内的实际领导者?,也并不言过其实。


    百姓不知?该如何称呼她,起先跟着义军之人喊她“大?人”,后?来则逐渐给她起了种种雅称。


    二?小?姐知?满知?道小?姐以前喜欢谢家后?院的梅花树,特意在帮她做裙子时,将红梅纹样绣于长裙之上。


    于是,百姓便根据她这裙子上的纹饰,将小?姐换作?“红梅仙子”或者?“红梅夫人”。


    大?抵是小?姐给了许多走投无路的人栖身之所,而?她在外人面前不苟言笑,相当有秘感,许多受过她恩惠的人,似乎都对她相当崇敬,甚至将她塑造得如同九天?仙女一般。


    *


    日?头逐渐西斜。


    谢知?秋感到屋中?的光线变化,眯了下眼,抬起头来。


    随着义军逐渐壮大?,在义军管理范围内的地带越来越多,谢知?秋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。


    姜凌与?萧寻光平日?里以打仗为主,工匠技术的发展与?培养则大?多交给萧寻初与?知?满,而?除此之外的士农商之策,几乎全部都要由谢知?秋来处理,各种大?事小?事的大?方向,更?是不能不过她的手。


    尽管最初,来到北地、协助义军是谢知?秋本人做出的选择,不过他们?在短短五年内便走到今天?的地步,仍然让谢知?秋本人都感到惊讶——


    谢知?秋望着眼前成山的文书,心?知?今日?是不可能看完了,索性站起来,松了松肩膀,然后?走到窗边,从楼台之上往外看——


    窗外是热闹的人群。


    哪怕天?色已昏,即将入夜,街上仍无丝毫清冷的迹象,反而?有不少白日?干活的人下了工出来闲逛,街道愈发喧嚷。


    食肆、布坊、茶馆、各色手艺人……


    能想到的铺面应有尽有,若非当地人的衣着打扮与?关内有区别显著,往来语言也是辛汉与?各类民族语交杂,这等?繁荣程度,几乎能让人误以为是梁城。


    然而?此地名为云城,在谢知?秋与?义军到来之前,不过是个北临十二?州、时常受到辛国军队骚扰、人迹罕至的边陲小?城。


    原本,此地受到辛军频繁的入侵掳掠,当地民众不堪重负。


    而?驻扎在当地的朝廷兵马竟在对阵辛国骑兵时竟落荒而?逃,导致此地治安大?为减退,更?为混乱没落。


    附近百里之内田地荒芜,家家户户被洗劫一空,没有任何行业在这里有机会发展,甚至到了连土生土长扎根于此的乡民都不得不离家背井、另寻出路的地步。


    义军到来以后?,凭借着火器彻底赶走了辛军。


    他们?发现当地的朝廷驻军已经弃城而?逃,方国将领被辛军打得心?生胆怯,不敢再靠近此地,亦不敢将云城已失之事向朝廷汇报,于是这里成了实际上的无主之处。


    义军起先只是派人镇守此地,伪装成本地人组成的民兵,保护尚未离开?的百姓安全,也防止辛国继续进军,占领云城。


    但后?来,经过多方考察与?评估后?,义军将此处定为自己的主要根据地,并在这里扎根发展。


    第一百九十三章


    一句将云城当作根据地, 说来简单,其?中经了多少周折,唯有谢知秋与一路陪她走来的义军自己?清楚。


    在来到云城之前, 义军与过去一样, 只隐藏在民间,伺机而动。


    萧寻光统帅的这支义军, 在民间自发组成的军队中算是规模大的, 但与朝廷军相比, 还远远不?足。


    谢知秋来到北地后,私底下协助义军、为其?在战场上出谋划策,明面?上则帮助父亲与知满重新经商。


    谢望麟年事已高, 实则觉得?女儿当个国子监祭酒已经十分光宗耀祖, 并不?理解她的辞官之举。


    奈何谢知秋心意已决,她还召集谢家全族开会?,向族中长辈阐明了对辛国局势的担忧, 以及皇室故步自封的弊端。


    谢家在梁城根基深厚,又是书香门第,十分看重朝中官职, 因此谢知秋辞官一举,并不?在族中长辈预期之中。


    好在族中长辈皆是明理之人,当年先帝欲杀萧斩石, 不?少长辈都曾死谏保萧斩石,虽看重家族声誉名利, 但危机当前, 他?们仍会?将家国至于?个人安危之上。


    谢知秋出于?保险起见?考虑, 并未将自己?与义军的联系全盘托出,但谢家从她话中, 能觉察到她去北地,必定?是一桩极为冒险的事。


    谢家商议数天,终究决定?支持谢知秋。


    于?是族中安排转移老幼女眷前往安全之所,有官职的谢家人留在梁城,尽可?能稳住朝廷。


    知满主动要跟着姐姐走,谢望麟前思后想,终是放心不?下两个女儿,况且谢知秋说皇室对她有所忌惮,留在梁城说不?定?有危险,于?是他?终于?下定?决心举家迁往北地。


    北方?少数民族众多,被关内称为蛮夷之地,谢望麟知道?自己?的文玩生意在这里?定?然是做不?起来的,便?将重心放到布坊上。


    知满离开时,将梁城的绣坊都托到谢家长辈手中,同时也将一些?熟练的绣娘从梁城带到了北地。


    那些?梁城长大的姑娘大多不?愿离开,但包括知满最得?力的帮手燕子在内,有相当一部分绣娘是绣坊过去接纳的无家可?归的姑娘。


    她们本就如浮萍无依,绣坊就是唯一的家,又受过谢家姐妹的恩情,得?知两人要走,皆表示愿意跟随。


    起先他?们的落脚之地,是离义军较近,但受辛军影响较小的一些?富裕大城,谢家表面?上只是普通富商。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,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,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