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 | 我的书架 | 手机阅读

龙腾小说吧 -> 历史军事 -> 寒门天骄(科举)

寒门天骄(科举) 第82节
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    这可真是社稷之福,黎民之福。『地址发布页邮箱: ltxsba @ gmail.com 』


    从这个角度来看,说正宁帝是天命所归,也没错。


    宽仁的正宁帝当然不会贪图臣子的功劳。轮椅并不是什么难做的东西,正宁帝只要对此表露出兴趣,第三天就有内侍毕恭毕敬地将做好的轮椅呈给正宁帝。


    正宁帝也对轮椅这个新事物颇为好,亲自领着人去了一位老太妃宫中,让宫女们把卧病在床多年的老太妃抬起来放在轮椅上,推着她到院子里走了走。


    老太妃能在先帝身边安安稳稳活到最后,自然是情商满点,当即红着眼眶感谢正宁帝,“陛下一直厚待我们这些老宫妃,一应份例从来不缺,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十分舒心。只可惜老身卧病多年,日日躺在床上,想出去找姐妹们聊聊天都做不到。好在陛下心善,公务如此繁忙,还记挂着我们这些老太妃。陛下实在是……实在是不世出之明君啊!”


    说到最后,老太妃泪落如雨。她是真的感动。先帝对亲生儿子尚且如此冷酷,对她们这些后妃自然也没什么感情。她们在宫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,生怕惹了先帝不喜,自己受冷遇也就罢了,就怕牵连家族。


    说句诛心的话,老太妃是真心觉得,当太妃比她当年做先帝妃嫔时要轻松得多。哪怕她成了太妃后就病得起不来床,她依然高兴。终于不用惶惶不可终日,晚上担忧得睡不着觉,白天还要鼓足精侍奉先帝了。


    现在这样每晚安然入睡,都是她在当宫妃时求不来的日子。


    老太妃是真的感激正宁帝。


    正宁帝对后宫的宽和,让她感到了久违的安心。


    这是她进宫后就未曾再有过的安全感。


    正宁帝颇为尊敬这位老太妃。盖因这位太妃同她生母有旧,在先帝潜龙时期就进了先帝后院,后来正宁帝生母、姨母接连过世,正宁帝的太子之位也朝不保夕。这位老太妃曾经对他伸出过援手。


    这是已故的窦皇后为正宁帝留下的遗泽,所以正宁帝对这位老太妃也比较亲近。只可惜老太妃一直身子不好,后来都病得下不了床,这些年,都是正宁帝让太医院的太医们轮流等老太妃宫里的人传唤,又砸了无数珍贵药材进去,才吊住了老太妃的命。


    老太妃显然也知道正宁帝的心结,坐在轮椅里,目光欣慰地看着正宁帝,柔声笑道:“陛下一直有副仁善心肠,就跟窦姐姐一样。日子一天天的,竟然也过了那么多年了。他日我去地下见了窦姐姐,正好可以同她说一说陛下这些年的功德。窦姐姐若是知道陛下这一路走来的辛苦,定然既心疼又骄傲。”


    老太妃的声音柔和得就像一缕清风,飘飘悠悠的,似乎穿过了重重光阴,“窦姐姐当年就抱着陛下骄傲地说过,陛下是世上最好的孩子。”


    正宁帝捂着眼,都快知天命之年了,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,眼泪滚滚而落。


    他真的是个好人。


    但好人登基的过程,就会格外痛苦。


    老太妃叹了口气,示意内侍将她推到正宁帝面前,伸出自己宛若枯树枝一般的手,抚了抚正宁帝的脑袋。


    “窦姐姐一直以你为傲。”


    正宁帝更加泣不成声。


    他被父亲嫌弃多年,打压多年,危机时刻更是性命不保,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阴影。来自母亲骄傲的肯定,终于冲散了他心中的部分阴霾。


    老太妃心中更是一声长叹。她本来不该这般僭越,而应该像以前那样谨言慎行,规规矩矩地谢过陛下恩典。


    只是大抵是人老了,心就会越来越软。01bz.cc老太妃觉得自己时日无多,也没了往常那些顾忌,再加上正宁帝的脾气是真的好,而不是伪装。老太妃亲眼目睹正宁帝从出生到现在近五十年的经历,想到当年正宁帝的惊险处境,老太妃到底还是心软了,说了这番她这个身份不该说的话。


    正宁帝并未怪罪老太妃,而是对老太妃更亲近了几分,哽咽道:“太妃要保重身体,有了轮椅,等朕得了空,带太妃去畅春园小住一阵。那边风景秀丽,亭台楼阁,水榭楼台应有尽有,太妃一定会喜欢。”


    “朕的长辈都不在人世,太妃是唯一看着朕长大的人,也能算是朕的长辈。太妃多保重身体,再多看看朕,也让朕尽一份孝心。”


    老太妃拍了拍轮椅,慈祥地笑道:“这个轮椅,陛下有心啦。陛下日理万机,公务繁忙,还记挂老身这个庶母,已然是孝顺圣君的典范啦。”


    “来日我见了窦姐姐,一定好好对她说陛下这些年有多想念她,对她多么孝顺。”


    正宁帝狠狠点头。


    哭了一场后,正宁帝又有些不好意思。平日里正宁帝也有眼眶泛红哽咽难言的时候,但那个时候吧,咳……大多是为了笼络大臣。简称做戏。像现在这样真情实感地在人前哭泣,正宁帝已经多年未曾有过了。


    回过来后,正宁帝颇有些不自在。朕都要五十岁的人了,怎么还能像个五岁幼童一般,因为思念母亲而在人前泪流不止?


    老太妃却笑得更慈祥了,“陛下至纯至孝,窦姐姐定然高兴。”


    “这个轮椅确实巧妙,老身胆敢请求陛下,在老身去给窦姐姐之时,将这个轮椅也烧给老身。我也好向窦姐姐展示一番陛下对我们的恩典。”


    正宁帝点头,“母后故去时,还未下不来床,应当用不上轮椅?”


    说着说着,正宁帝又有些犹豫了,“这等新玩意儿,不管母后用不用得上,朕都给母后供奉一份,也让母后看个新鲜。”


    就给母后烧一份,父皇,没有!


    正宁帝抿着嘴,做了个愉快的决定。


    很快,正宁帝因为看到新做出来的轮椅,想到故去的窦皇后,并且亲自烧了一个轮椅给窦皇后看个新的消息,就跟长了翅膀似的飞到了京城各大权贵家里。


    上有所好,下必从之。正宁帝都亲手为生母烧了个轮椅以表示自己对生母的孝心,他们这些臣子还能闲着?


    一时间,京城中的轮椅供不应求。那位得了萧景曜指点的匠人从天而降一个大馅饼,订单多得简直能排到明年。真是幸福的烦恼。


    让权贵们等这么久当然是不可能的。他们跟随正宁帝的速度要是不够快,怎么能体现自己对正宁帝的忠心?


    这时,萧景曜顺手卖了一波图纸,解决了权贵世家的燃眉之急。这等权贵人家,家中奴仆无数,名下产业更是多种多样,要找个按照图纸做轮椅的匠人,也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。


    那位接到订单的匠人也没吃亏。权贵们的生意他做不了,还能做百姓们的生意。


    京城百姓消息最是灵通,生活水平也是整个大齐的百姓中最高的。权贵之家流行轮椅,陛下还亲自供奉了一个轮椅给故去的太后娘娘,说是那轮椅可以给不良于行之人一些便利。


    家里有病人的,顿时心动。


    照顾病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尤其是病人多年卧病在床,心情不好,脾气也会越来越差,照顾这样坏脾气的病人,更是一种折磨。


    有了轮椅,能推他们出去散散心,不管有不有效果,反正陛下都夸了,他们给家中买轮椅,必然也是孝顺的行为!


    这轮椅,买了!


    家中有高寿长辈的,身子还颇为硬朗的,同样也买了。被人问到头上后才说,虽然老人家没什么重病,但年纪大了难免有些病痛,尤其是骨头,很是脆弱,偶尔身子不舒坦,往轮椅上一坐,让子孙推着他们出门,他们舒服不说,还能为子孙博一个孝顺的好名声。


    多好。


    就连萧景曜都没想到,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。


    宫里的老太妃,真的是助攻啊。


    轮椅都火爆成这样了,萧景曜这个最先想到做轮椅的人,自然是得了正宁帝一份丰厚的赏赐,一时风头无两。


    萧元青已经见过一次大世面了。上回正宁帝亲自下旨给萧景曜赐婚,萧元青就战战兢兢地捧着圣旨,激动得差点晕过去。


    现在那份圣旨还好好地摆在祖宗牌位前,萧子敬来了京城后,当即带着齐氏等人给圣旨磕了回头,而后摆上列祖列宗的牌位,每天三炷香。


    这会儿宫里来了赏赐,萧元青可比上回镇定多了。奈何萧元青镇定了,萧子敬没办法镇定啊。萧子敬可是五十多岁的人了,一个激动之下,连呼吸都忘了,心跳急剧加速,还没等内侍报完赏赐的东西,萧子敬就已经晕了过去。


    萧景曜赶紧谢罪,命人去请大夫。


    传旨太监同样有一瞬间的惊讶,但是他传了多年的圣旨,见过的大场面多了去了,只是晕过去一个人,完全是小问题。正好现在萧景曜风头大盛,传旨太监也想卖萧景曜一个好,见萧景曜慌忙请罪,传旨太监当即笑道:“老大人高兴得晕了过去,萧翰林至纯至孝之人,担忧萧老大人,乃是人之常情。萧翰林果然不负陛下夸奖,十分孝顺。”


    嗯,正宁帝在还没给萧景曜赏赐之前,就对得用大臣们夸萧景曜至纯至孝,简直把萧景曜的名声刷到了一个巅峰。


    别说其他人了,就连受正宁帝重用的六部尚书,现在都有些酸了。


    他们倒不是眼红萧景曜获得的那点赏赐。都当上六部尚书了,谁没被正宁帝赏过东西呢?


    重点是名声啊名声。


    大齐以孝治天下,正宁帝金口玉言,连连夸萧景曜孝顺。那简直是拿自己在给萧景曜刷名声。


    他们当年刚踏入官场时,有过这样的待遇吗?


    六部尚书从未见过柠檬,却已经化身成了柠檬精。


    好在他们也就在心里酸上那么一酸,对萧景曜没什么恶感。相反,他们十分看好萧景曜。


    六元及第已经证明了萧景曜的才华,现在萧景曜一直待在翰林院,一是规矩如此,二是他年纪太小,不好给他太要紧的任务。


    官场上,年纪太小,并不是一件好事。


    更何况,他们也猜到了正宁帝对萧景曜的格外看重。作为天子重臣,正宁帝的心结,他们这帮人精怎么可能不知道。


    只是说出来容易滚回家吃自己,他们也只当自己不知道。


    萧景曜的年纪有些讨巧。以正宁帝的心结,就算正宁帝没有明说,六部尚书这几只老狐狸也大概猜出来了,正宁帝心里,怕是真的拿萧景曜当祥瑞看待的。


    或许正宁帝的理智告诉他,世上祥瑞大多是假。但萧景曜如此异,又如此年纪,正好给了正宁帝相信他是祥瑞的理由。


    从而让正宁帝再次确认,自己就是天命所归的帝王,先帝当年对他的否定,全都是错的。


    这是正宁帝不能明言的心思,但老狐狸们都猜出来了。


    所以萧景曜这个祥瑞,不能有缺陷。


    也就意味着,他的第一件独当一面的事情,必然要完成得尽善尽美。


    不然,萧景曜靠着正宁帝心里祥瑞的定位得了多少好处,有瑕疵之后,就会遭受正宁帝多深的厌弃。


    想到这里,老狐狸们也不由叹了口气,觉得萧景曜这个祥瑞的定位,也并不完全是好事。


    李首辅心思更深一些,猜到了萧景曜估计是正宁帝留给下一任帝王的能臣。所以现在正宁帝对萧景曜很亲近,也会为萧景曜刷名声。或许等到合适的时机,正宁帝就会给萧景曜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,让他漂漂亮亮地办好一桩事情。


    萧景曜在翰林院的所作所为根本瞒不过这些官场上的老狐狸。当然,萧景曜步步算计,行事那么高调,也根本没想瞒着。


    他能在翰林院打个漂亮的翻身仗,还能让正宁帝决定重新给翰林院的书架整理分门别类,按的还是萧景曜提出的法子。


    别看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老狐狸们都在这件事上看出来了最重要的一条讯息:话语权。


    萧景曜一出手,就把翰林院如何整理书籍的话语权拿到了自己手上。


    混官场的都知道,官场新人为何上任后总要缩着脖子过日子,打探清楚了规矩后再慢慢施展拳脚?归根结底,不就是话语权的问题吗。因为是新人,不知道规矩,而这规矩,都是上峰定的,或者很久之前就成了定论。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够官场菜鸟们喝上一壶的。


    萧景曜选择直接掀桌。你按规矩给我下绊子?不好意思,现在规矩我来定。


    翰林院最不缺的是什么?当然是书。


    正宁帝金口玉言,要求翰林院书籍整理改制,全都按照萧景曜的想法来。那就证明,翰林院有一半的话语权,都被萧景曜拿走了。


    标准这种问题,呵,现代人都懂。萧景曜现在就成了那个制定标准的人。哪怕是秦学士,萧景曜说他管理的藏书楼分类的方式不对,秦学士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。不仅得认,还得开开心心地忍下来,殷勤地请萧景曜指点,该如何整理那些书籍。


    所以这一轮交锋,翰林院众人只觉得萧景曜厉害,别出心裁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,还得了正宁帝青眼。


    落在老狐狸们眼里,顿时将萧景曜的资料再次翻出来仔细看了看。这种一出手就能从官署一把手手里抢走一半权力,甚至成为实际上的二把手的狠角色,值得他们认真关注。


    六部尚书很是开心,大齐能有如此出类拔萃的后辈。


    都是读书人,大家都知道,念书念的好的人未必会当官。萧景曜露了这一手后,六部尚书都对他另眼相看,绝不会再有人说萧景曜不适合官场。


    这小子哪是不适合官场,他简直是太适合官场了。一进官场就跟鱼进了水里一样,那叫一个游刃有余。哪怕楚行昭这等从小耳濡目染官场之事的官宦子弟,手段都和萧景曜不在一个层次上。


    楚行昭和陆含章还在争赛道,萧景曜已经在抢裁判席位了。这能是同一水准吗?


    六部尚书几乎能断定,只要萧景曜不出差错,日后入阁,只是时间问题。


    话说萧家就是个寻常人家,萧景曜的祖父和父亲还都那么不靠谱,他小小年纪,到底从哪儿学来的这些圆融手段?


    六部尚书都十分好,拿着萧景曜的资料看了一遍又一遍,最后只能归结为,世上真的有什么都会的天才。


    这般本事,只能是天授。


    如此看来,正宁帝一直觉得萧景曜是祥瑞,好像也没毛病?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,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,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